《新华社》把环保当成事业的12载坚守
4月19日,方明和托起一只受救助的蛇雕。蛇雕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它伤愈之后将被放归自然
方明和(右)和队友在野外放飞一只伤愈的白鹭
4月19日,方明和在位于温州市苍南县的办公室门口。因为资金来源有限,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求助有时候也让他感到力不从心。hhr绿眼睛
方明和在杭州师范大学为志愿者举行环保项目培训(3月25日摄)。
4月19日,方明和在观察一只受救助的猪獾
4月19日,方明和(左)与队友在野外选址准备放归救助后伤愈的野生动物
新华社照片,温州,2012年4月19日
2000年,年仅17岁的方明和创立浙江省第一个民间环保志愿者团体“绿眼睛”。一群尚未长成的孩子在方明和的带领下,开始冒着危险为救助野生动物奔波操劳。他们拍摄曝光盗猎者的照片,拯救被“活熊取胆”的黑熊,冒雨追击贩卖小麂的不法分子。
第二年,方明和代表“绿眼睛”捧回了全球环保最高荣誉之一的国际“福特环保奖”,也成为该奖项设立以来第一个获奖的中国青年。2003年,“绿眼睛”成为浙江省第一个正式在民政局登记注册的民间环保组织,方明和成为中国最年轻的NGO(非政府组织)法人代表,开始了他保护野生动物和自然环境的职业生涯。 2008年,“绿眼睛”在福建、广东、海南等四个沿海省份设立项目点,并开通华南野保热线“4008805110”,这是国内民间组织开通的第一个野保热线,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动物110”。
目前,“绿眼睛”每年救助野生动物约300只,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150多只。 现在,28岁的方明和依然年轻,可在野生动物保护的道路上已经走了12年。通晓《中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能熟练鉴别野生动物种类的方明和,至今已协查与野生动物有关的案件100余起。他不仅带领志愿者关注野生动物保护、参与母亲河环保宣传,还以专业化项目运作的形式联合浙江省环保厅、阿里巴巴集团在浙江省范围内发起“清源行动”水环境保护项目。 “公众的环保意识越来越高,说明我们这么多年来的努力起到了作用;可是,受困于资金来源有限,越来越多的求助也让我们感到力不从心。”方明和说。
尽管如此,方明和还是带领着自己的团队在环保领域不断拓展,现在“绿眼睛”已从最初只是动手阻止盗猎者杀害野生动物的民间组织转变成一个成熟、独立的环保NGO。 (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
2.若您发现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

- 三集广播剧:绿眼睛在行动2010-12-16
- 温州市慈善总会绿眼睛环保组织义工队宣传---低碳生活、享受健康人生2011-10-27
- 温州瓯江捞起娃娃鱼 来历不明引猜测(图)2013-05-23
- 志愿者朱昌藏:“绿眼睛”执着守蓝天2013-09-11
- “绿眼睛”的环保梦2013-05-31
- 温州绿眼睛环保组织走进矾山二中2013-09-30
- 奇瑞爱心故事之浙江温州:“绿眼睛”成员如是说2009-09-03
- “绿眼睛”帮助丘鹬疗伤2013-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