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温州苍南佛教公益网站 >> 玉苍禅韵 >> 佛教常识
  • 佛教对教育的几点看法
  • 发布时间:2013/10/21
  • 二千五百多年来,佛教的弘传史,其实就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教育史。世间的一切无不涵摄于佛陀的教育范畴内。佛陀生于贵族,受的是贵族教育,但当他施行教育的时候,却完全站在一切众生平等的立场施教,因此,佛陀的教育思想与作法,是大众化...
  • 佛教菩萨道的重心是什么
  • 发布时间:2013/10/14
  • 我们知道,人天道的主要德目是五戒十善(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为五项必戒的德目,故称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言、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不贪欲、不瞋恚、不邪见,称为十善。详细内容,请参阅拙著《戒律学纲要》第...
  • 一个正信居士应达到的五个条件
  • 发布时间:2013/10/7
  • 在《杂阿含经》卷三三第九二七经等的规定,在家居士,应该具足五个条件,称为五法具足,那就是: (一)信具足 信心第一要紧,如不建立深切的信心,一切的问题,都是不必谈的。对佛教,首先要有正确的信仰,信仰的中心是佛法,佛法能使...
  • 佛教对现代家庭的几点建议
  • 发布时间:2013/9/30
  • 佛教对现代家庭的几点建议 家庭是一个人一生成长的重要场所,从出生到婚嫁另组家庭,“家”是生命的延续,是个人身心调和、价值观念养成的基础,是社会组成的基本单位,也是国家社稷安定的主要力量。在世界各民族、宗教中,...
  • 进入佛门之如何念佛与持咒
  • 发布时间:2013/9/23
  • 念佛与持咒,本来源于修定的方法之一,然在净土教及密教独立成派之后,便与修定的方法分了家。如果站在整体佛法的立场来说,仍是彼此呼应的。 念佛的方法,可以涵盖念一切佛与一切菩萨的圣号在内,未必单指念的阿弥陀佛。例如七天之中单...
  • 出家人的必备物品有哪些
  • 发布时间:2013/9/16
  • 古代丛林,僧众出外云游参访,必须具备衣单和戒牒才能到寺院挂单。因此,《敕修百丈清规》云:“将入丛林,先办道具。”道具即衣单僧物,是资生办道之具,包括三衣一钵等头陀十八物。其中三衣即九条衣、七条衣、五条衣等三种袈...
  • 进入佛门之认识佛教法器
  • 发布时间:2013/9/9
  • 进入佛门之认识佛教法器 法器是龙天耳目,大众共遵的讯号,丛林中一切行事皆依法器为准,例如晨钟暮鼓以及各种报钟、板声等。寺院中用于庄严佛坛及祈祷、修法、供养、法会等各类佛事,或佛子所携行的念珠、锡杖等修道资具,都是法器法...
  • 佛教的日常修持有哪些
  • 发布时间:2013/8/31
  • 、 佛教的日常修持有哪些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犹如觅兔角。”佛教的修持应不离生活,生活亦不离修持,所谓:“即生活即修持。”修持的类别除了行、立、坐、卧之外,并有止、观等,内容则不胜枚...
  • 进入佛门之佛教的法事活动有哪些
  • 发布时间:2013/8/24
  • 进入佛门之佛教的法事活动有哪些(资料图) 法事是寺院道场重要行事之一。在所举办的法事当中,有的是自我忏悔的方式,如忏摩;有的是经大众附议通过者,如布萨;有的是对大众宣说佛法,如陞座说法;也有于新春时为国家、檀那祈福祝祷...
  • 进入佛门第二步:认识佛教称谓
  • 发布时间:2013/8/17
  • “称谓”是一种礼仪,也是身份的代表;在佛门里,称谓常代表著职务,也是修持的衡量,不但具有维系佛门纲常伦理的功用,从中更透露出无限的佛法妙谛。 一般人以为,出了家就是“和尚”,其实和尚者,要在六和僧团中...
  • 佛教寺院清规详解
  • 发布时间:2013/8/10
  • 传统丛林道场重视制度,不但个人有戒牒,僧团也有清规。 “清规”是指禅宗寺院组织章程及寺众日常生活的规则,亦即禅宗丛林关于大众行、立、坐、卧等威仪所订定的僧制,为众僧所必须遵守的仪规,类似现代的“共住规约&rd...
  • 进入佛门的第一步是什么
  • 发布时间:2013/8/3
  • 在当今时代,很多烧香拜佛的人,并未受过三皈依,却自称是佛教的信徒。我们虽不必否认他们的信仰,但按照佛教戒规的要求,如要信佛,应从皈依三宝着手。皈依三宝虽为进入佛门的第一步,但如不走第一步,岂能走出第二、第三步?要走第二、...
  • 自修与人众共修两者有何差别?
  • 发布时间:2013/7/26
  • 自修与大众共修都建立在修行佛法为出发点,目的在于明心见性,了悟生死大业,证成菩提,出三界为正宗。修道者若背离此意义,其自修与大众共修便成多此一举,虚度光阴,徒劳浪费青春与生命。 何谓自修?就是自己将心安住下来,独自一人独...
  • 学佛有哪些好处
  • 发布时间:2013/7/19
  • 世上所有宗教,宗旨不外离苦得乐。但是很多人对这有误解,有人觉得这是一种迷信,有人觉得这是一种传统信仰而已。这是因为对宗教不理解而产生的观念。为何会这样?因为有人不知自己苦!有人已知自己苦,但又不理会。有人已知苦想解脱,却...
  • 抄写佛经也是一种修行法门吗
  • 发布时间:2013/7/12
  • 人世间的一切身、口、意诸般行止,都可以用来作修炼的功夫,因此,古人讲成佛有八万四千法门。传统书法抄写佛经就是一条极为殊胜的修行法门。何以见得?大致有以下三点理由: 一、抄写佛经,可以熏习佛法。 现在网络与印刷事业高度发展...
  • 济群法师:什么是明心见性
  • 发布时间:2013/7/5
  • 明心见性,超越了凡夫的认识层面。也就是说,不应以常规思维去理解。禅宗有这样一个公案:六祖惠能向五祖求法后就离开了。五祖弟子中有个慧明,是将军出身,觉得六祖尚是白衣,怎么有资格将祖师衣钵拿走呢?他很不服气,就去追赶。追上后...
  • 佛教常说的精进就是苦修吗
  • 发布时间:2013/6/28
  • 人性中存在很多缺陷,需要通过修行进行调整,确实很艰难。所以,《四十二章经》说:“夫为道者,譬如一人与万人战。”要战胜自己的烦恼习气,必须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这是一项漫长而艰辛的事业。我们在世间,为得到一...
  • 佛弟子到其他宗教场所时该怎么做
  • 发布时间:2013/6/21
  • 我们对其他宗教所供奉的神,也要持恭敬、赞叹的态度,不要因为他们是外道而轻视。作为一个学佛者,即使对普通百姓也要有恭敬平等的态度,何况其他宗教的神祇?我们一样可以合掌问讯,这些礼节也体现着我们的胸怀和修养。再则,我们虽然学...
  • 学佛后是不是应该对一切看得很淡
  • 发布时间:2013/6/14
  • 作为学佛者,首先要尽到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在家庭中,应孝顺父母,当好父亲、丈夫或是母亲、妻子;在社会上,应做好本职工作,搞好人际关系。除了这些责任外,我们该以什么心态看待世间呢?平淡,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也可能意味着冷漠。...
  • 如何消除我执、贪欲和妄想
  • 发布时间:2013/6/7
  • 消除我执,必须依靠止观的力量。通过禅修培养止的力量,通过闻思正见培养观的力量。首先在观念上认识到五蕴是空的,色身是空的,山河大地是空的。认识到外在世界和我们的起心动念皆是因缘所生,其中没有我,也没有我所。我和我所,只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