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温州苍南佛教公益网站 >> 苍南慈光 >> 静思语

静思语教学、期刊

发布时间:2009/8/4 来源:慈济基金会 字体:[ ] 浏览次数:2031
「静思语」是证严上人身心实践而体会的智慧法语;「静思语教学」是慈济教师联谊会老师以「静思语」为主干研发出的道德教学方法。

 

静思语教学、期刊 
 
本文导读
静思语教学、期刊 
精神与特色 
五段式教学法 

全文内容 


慈济志工利用假日,将静思文化深耕于荖浓国小,由大爱妈妈静思语故事戏剧化演出,让学童有所省思。分站游戏「将爱串起来」,让小朋友体悟唯有尊重自己的人、才能缩小自己。摄影者:刘晋领
「静思语」是证严上人身心实践而体会的智慧法语;「静思语教学」是慈济教师联谊会老师以「静思语」为主干研发出的道德教学方法。

静思语教学,并非取代现有的教育方式,它所扮演的角色,在于启发孩子们的善念,滋长一份爱,懂得自爱、惜福、感恩;进而使学生、老师及家长在良性的互动中成长。

实施静思语教学的过程中,其实收获最多的是教师本身。因静思语教学的可贵之处即在于:它是一个能让人静下来好好思考、反省的「功课」,在此过程中,生活上的盲动、粗鲁、贪得,在心里面觉察;人生的迷惑、不切实际的希冀,则可得到指引和省思的机会。所以,在还没教学生之前,老师本身已先获益。与其说对小孩有益,毋宁说对教师、父母们更具教育效果。

 

静思语教学的「精神与特色」

高雄大爱妈妈至新上国小,王丽萍(左前,明怿)和吴火桃(左后,明桃),两人一搭一说的表演静思语故事,陪伴孩子展开一天的学习。摄影者:林炎煌
此项教学法涵括生活教育、品格教育、生命教育,是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可启发和教化孩子于无形之中。

从事静思语教学,老师需先以「静思语」洗涤净化、涵养自己,在体悟中提升气质,以身教给予学生人格、道德的示范。在班上以灿烂的微笑、关怀的心,营造爱的气氛,建立一种温馨、宽容、互助、欢喜,像「家」一样亲切的好环境。只有在爱的大环境中,才能造就能量丰沛,勇于付出爱与善的孩子。

选用简单、好记、适合学生的「静思语」,用故事启发,导引孩子体会、接受这些好话;教导孩子懂事也懂理,教他们理事圆融,而且能将所学落实在生活中;教孩子以热心、耐心、恒心奉献自己,利益人群,绽放出大爱的精神,让生命更有意义。希望在此价值体系混乱,生命意义模糊的时代,塑造教育的典范,带动社会未来教育的理念,培育出有理想、有品格的下一代。

证严上人慈示:教育最重要的是「教而学,学而做」,愈浅显、愈容易记得,而且在平常待人接物中用得上、做得到的,就是最好的!只有将学到的道理,切实运用到日常生活的待人接物上,才算真正学到精髓。

 

静思语教学的「五段式教学法」

新竹区静思语教学研讨会中,林晴美老师(右)示范以土石流与树木的拔河游戏来教育小朋友要保护树木、爱惜地球。摄影者:郭玫君
教师配合学校教育中的生活伦理、中心德目,选择适合的静思语。教学时,注意学生成长的背景、教学的设备与环境、学生的程度和需要来灵活运用;更着重在教学后学生心得的书写、亲子间的心灵交流,构成学生、老师、家长三方面的沟通互动与爱的循环。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让学习在「爱」的温馨中成长茁壮,成就「爱的教育」。

活动一「体验」: 用「以境示教」的方式,布置虚拟或真实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让学生从亲身的感受中,体会领悟静思语的意义。

活动二「讲述故事」:以生动的声音表情和肢体语言,吸引学生倾听相关故事,从故事感人的情境中,达到「小故事,大启示」的效果。

活动三「省思」:指导学生就故事中值得探讨的问题,做自由、主动的讨论,在推理和判断中,完成价值观念的澄清。

活动四「静思」:让学生从同龄孩子真实生活的心得里,获得心灵的启迪,连结自己的旧经验,将道德意识做深层的内化。

活动五「生活实践」:将「静思语」在生活中实践,始能产生更大的体悟,强化学生道德行为的模式。


静思语教学的「功效」

1、启发学生的善念、良知及良能。
2、提升自我省思、自我悦纳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关怀他人及环境的人生态度。
4、改变学生行为,变化气质,健全其人格发展。
5、提升学生听、说、写作、绘画及创造思考的能力。
6、加强亲子沟通及互动关系。
7、强化亲职教育,提升家长对学校教育的配合度。

责任编辑:本站综合
1.凡未标注为本站原创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若您发现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