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温州苍南佛教公益网站 >> 玉苍禅韵 >> 入门手册
  • [佛学入门简要] 初级课题 (十七) 五戒
  • 发布时间:2013/7/9
  • (十七) 五戒 佛教分为五乘教法: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但佛法是以人天乘,趣于大乘直达佛乘为基础,故人天乘即是佛乘的始阶。佛法流通于世间,当以人类为中心,而施设合时机的教法。五戒谓之人乘正法。能受持五戒的,可保...
  • [佛学入门简要] 初级课题 (十八) 十善业道
  • 发布时间:2013/7/7
  • (十八) 十善业道 由五戒扩大,即十善业道,谓之天乘,能修十善到达上品的,来生可享受天福。只是五戒侧重在身的修为,而十善是兼明心的动念而已。因此可以说,开五戒第四的妄语为: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的四戒,合起来就是(一...
  • [佛学入门简要] 初级课题 (十九) 八关斋戒
  • 发布时间:2013/7/5
  • (十九) 八关斋戒 八关斋戒,又名八斋戒。十善戒经说:「八戒斋者,是过去现在诸佛如来,为在家人制出家法。」可知八戒斋是适应在家佛教徒一日一夜方便受持之戒法,使其能随分随力,学习出家戒法的方便法门。八关斋戒是由五戒,再加上三戒...
  • [佛学入门简要] 初级课题 (二十) 六根本烦恼
  • 发布时间:2013/7/3
  • (二十) 六根本烦恼 烦恼即迷惑,人类因迷惑而造诸恶业,受种种的痛苦。这痛苦的来源,乃由六根本烦恼而起的。现略说明于下: (一) 贪 ─ ─ 是贪爱,贪恋,贪着。对于五欲 (1) 过分追求,或不义的窃取,或对自我的财物与所学的理法,...
  • [佛学入门简要] 初级课题 (二十一) 十一善心所
  • 发布时间:2013/7/1
  • (二十一) 十一善心所 善的定义,是对自己思想行为有益的,对他人也是有益的,现今是好的,将来也是好的,才能算是纯善。 佛教所说的善法,种类繁多,简单来说,不出「五戒十善」,但趁心理来研究分析,善的心理有十一种,称为善心所法:...
  • [佛学入门简要] 初级课题 (二十二) 声闻乘简释
  • 发布时间:2013/6/29
  • (二十二) 声闻乘简释 佛陀在鹿野苑说四谛法,因为乔陈如等五人,由听佛说四谛法的声音而悟道的,叫做「声闻」。凡属修四谛法门而悟道的,总称为「声闻乘」。「乘」运载的意义,即是把众生从迷昧的此岸运载至开悟的彼岸。故乘是譬喻,而四...
  • [佛学入门简要] 初级课题 (二十三) 四圣谛
  • 发布时间:2013/6/27
  • (二十三) 四圣谛 佛成道后,初转*轮 (1),是在古印度波罗奈国的鹿野苑,为乔陈如等五人说四圣谛法门。此五人是佛教有僧伽的开始。四圣谛的「圣」字,是解作「正」的意思;谛是真理。苦、集、灭、道、是圣智所亲自证验到的四种人生正确真...
  • [佛学入门简要] 中级课题 (二十四) 三十七道品 (上)
  • 发布时间:2013/6/25
  • (二十四) 三十七道品 (上) 释迦牟尼佛临入涅槃时,告诉阿难陀及众弟子说:「我入灭后,你等比丘,应依四念处安住。」何谓四念处?简述如下: (一) 身念处 ─ ─ 观身不净:是以修不净观之慧力,对治执身为清净的颠倒妄见。试想我们的身...
  • [佛学入门简要] 中级课题 (二十五) 三十七道品 (中)
  • 发布时间:2013/6/23
  • (二十五) 三十七道品 (中) 四正勤:又称四正胜,策励身口意之中,以此为最胜,即一·已生的恶心恶行,急令断除;二·未生的恶心恶行,勿念生起;三·已生的善心善行,速令增长;四·未生的善心善行,速令生起。...
  • [佛学入门简要] 中级课题 (二十六) 三十七道品 (下)
  • 发布时间:2013/6/21
  • (二十六) 三十七道品 (下) 三十七道品的最后道品是八正道。八正道首为正见,正见即是行正道的眼目,有了正见,就不会妄修瞎行、徒劳无功。 八正道有世间和出世间两方面:依世间的八正道去实践,将可获得生命的解脱。八正道是: 一、 ...
  • [佛学入门简要] 中级课题 (二十七) 业力的因果律
  • 发布时间:2013/6/19
  • (二十七) 业力的因果律 「业」这个字,巴利文叫迦马 (KAMMA),就是行为或造作的意思。凡是有意向的任何行为,出自身口意的,都可以叫做业。而一切善或恶的行为,都可以构成业。换句话说,业可以解作道德或不道德的意志力,或结果。迦马另...
  • 佛学入门简要 中级课题 (二十八) 因缘与果报
  • 发布时间:2013/6/17
  • (二十八) 因缘与果报 因缘生万法,是佛法中重要的理论,由于因缘,而说果报。「因」是事物的本源,「缘」是一种助力,「果报」是后来的结局。由因得果,全是缘的力量助成,所以缘对于因的关系之重要,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缘,是指一切物...
  • [佛学入门简要] 中级课题 (二十九) 缘起的人生宇宙
  • 发布时间:2013/6/15
  • (二十九) 缘起的人生宇宙 万有都是从因缘所生起的,没有一件事能够例外,佛就叫这定律为「缘起」。缘起的人生宇宙,是一个处处关连之网。 如象花园里的木棵树,要靠种子水分壤种种因缘,才能够生起存在。除了生长这棵树的种子水土等「因...
  • [佛学入门简要] 中级课题 (三十) 十二因缘
  • 发布时间:2013/6/13
  • (三十) 十二因缘 十二因缘又名十二缘起。这十二缘起是说明人生的经过。一切众生界,乃至自然界,都是缘起互相依存的。阿含经说:「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此,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故个人与社会,精神与物质,都是形成相依的状态。...
  • [佛学入门简要]中级课题 (三十一) 乐的追求
  • 发布时间:2013/6/11
  • (三十一) 乐的追求 乐和苦,是相对的两面。乐的一面是天堂,苦的一面是地狱。人人都想追求上天堂,谁愿意走入地狱?可见人是喜欢乐的,不喜欢苦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可是我们平常碰到的乐事,多分是暂有还无的相对的快乐,终是不能永...
  • [佛学入门简要] 中级课题 (三十二) 菩萨与六度
  • 发布时间:2013/6/9
  • (三十二) 菩萨与六度 菩萨,印度话原来称菩提萨陀 BODHISATTA,菩提是觉悟义,萨陀是有情,即众生,简译觉有情,即是觉悟的众生。菩萨不但是自己希望求觉悟真理与解脱痛苦,而且要令一切众生,都同样觉悟真理与解脱痛苦。同时自己是要求...
  • [佛学入门简要 ]中级课题 (三十三) 佛教青年的精神
  • 发布时间:2013/6/7
  • (三十三) 佛教青年的精神 青年典型的人生!中国的老子,赞美过婴儿;孟子也说:「不失赤子之人。」佛教不但赞美童年,更赞他的真诚纯洁,特别注重他的慈和。他内心有无限光明的憧憬,能不惜一切追求真理。所以菩萨都是青年的人,象文殊师...
  • [佛学入门简要] 中级课题 (三十四) 学佛的目的任务
  • 发布时间:2013/6/5
  • (三十四) 学佛的目的任务 无论做什么事,都有一个目的。做事如果不预定一个目的,不但浪费时间,徒耗精力,而且结局也决不会收到美满的效果,甚至或会留下许多懊悔,造成自己一生的遗憾和不幸! 学佛,自然也需要认清目的。学佛的目的是...
  • [佛学入门简要] 中级课题 (三十五) 四无量心
  • 发布时间:2013/6/3
  • (三十五) 四无量心 四无量心就是慈、悲、喜、舍四种无量心。无量是没有边际,也是没有人我的领域。当修习四无量心的时候,对每一个人,甚至整个国家,整个世界的众生,不管是人类或是其他的有情,都希望他们能够得到离苦得乐,同时也得...
  • [佛学入门简要] 中级课题 (三十六) 四摄法
  • 发布时间:2013/6/1
  • (三十六) 四摄法 菩萨上求佛道是自利,下化众生属利他,所以须修习四摄的法门。 一、 布施摄 : 有财施、法施、无畏施。即在经济上、学识上、精神上帮助他人。帮助他人是最联络感情的。有了感情,度化众生就事半功倍。举办义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