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南县佛教慈光慈
本站讯:为了更好地展现佛教慈悲济世精神,促进佛教慈善基金事业发展,2013年12月1日上...
当前位置:温州苍南佛教公益网站 >> 苍南慈光 >> 竹筒岁月
千里之路,始于5毛钱
证严法师俗名景云,1937年出生于台中清水的一个富裕家庭。父亲因脑溢血而突然撒手归西,使幼小的她隐隐觉得人力与天力是一场胜负悬殊的拔河。对人生充满了困惑的她,终于在1961年夏末秋初的一天, 在与几位出家人一起割稻子的时候,放下镰刀就此出家。
千里之路,始于5毛钱
证严法师俗名景云,1937年出生于台中清水的一个富裕家庭。父亲因脑溢血而突然撒手归西,使幼小的她隐隐觉得人力与天力是一场胜负悬殊的拔河。对人生充满了困惑的她,终于在1961年夏末秋初的一天, 在与几位出家人一起割稻子的时候,放下镰刀就此出家。
印顺长老应允收其为徒,法号为证严。
1966 年,一位信徒因胃出血住院,证严徒步远行去探望。从医院出来时,看到门前地上有一大摊血,而往来的人却对此漠不关心。多方打听,才有回答:“是一个山村孕妇小产了,家人走了 8 小时的路才将其抬到医院,但是因为没有8000元的医疗保险金,又只好将那妇人抬回去。”
面对此事,证严含泪默想:人间不够的,就让她一介贫尼来做。只是她自己的力量有限,何以帮助穷苦无告的人?若能集合众人的善心与力量,济贫救难不是难事。她心念一动埋下了“慈济功德会”的嫩芽。
于是一个济世团体的雏形-佛教克难慈济功德会,就在四位弟子和30位信徒的心愿组织起来了。最初的做法,由 6 个人每人每天各加工一双4元的婴儿鞋,一天增加24元,一个月平均多 720元;而她还亲手从寺后竹林中锯下 30个竹筒,发给30个信徒,要求她们每天买菜前先投5毛钱到竹筒里,这样每月就可省下15元。
这五毛钱,看似微薄,但其中所蕴涵的学问和实际的力量却超乎想象。起初,有些信徒也为此困惑不已: “为什么要每天攒 5毛钱?一个月缴20元不是比较简单?”她的回答是:“一个月缴一次钱,一个月才发一次善心。每天存5毛钱,钱虽微薄,可贵的却是日日存有颗救人爱人的心。”
随着“5 毛钱也可以救人”的说法口耳相传,许多家庭主妇跟着响应,参与的人越来越多,第2 个月他们便救济了一位从大陆来台,孤苦无依的老太太,直到她死后安葬为止,于是,一桩艰辛、伟大的济世工程就这样默默地开展,1966 年 3 月 24 日“慈济功德会”正式成立,一群手挽菜篮的主妇们, 写下了慈济历史的首页。
而那年她只不过29岁,距离正式出家,也不过4年的光景。
自此,慈济每年所收到的捐款以亿计算,而领受过慈济德慧的众生更不知凡几?“以病人为中心”的慈济医院克服了医护人才聘请不易、证严法师的理想难以落实推动、民众的认知有落差等困难,逐渐地获得年轻优秀医生的认同,义工队伍不断壮大。不久之后,又相继成立了慈济纪念堂、慈济护专、慈济医学院……从华南、华中、华东、华北,到白山黑水的辽宁与西北荒漠高原的青海,无数慈济人自筹旅费,飞越海峡,协助灾民复耕、兴建住房、敬老院、学校;1993年,慈济和“世界医师联盟”展开了一项为期 3 年的合作计划, 为索马里人民做医疗卫生的基础性建设;同年, 尼泊尔发生罕见水灾,慈济人更着手进行了1800户“爱心屋”的建屋工作……
证严法师说过: “有时候静下来想想,我一无所有,任何力量、任何金钱我都没有,却要做如此艰巨重大的事业,靠的就是社会大众的力量。我生性好静,过去是如此,现在还是。因为做这个事业却常常需要与社会人士接触,真正支持我的是一份使命感。”
1992 年 7 月16 日, 享有“亚洲诺贝尔奖”之誉的菲律宾麦格塞塞基金会, 宣布证严法师获颁 1991年的麦格塞塞“居住小区领袖奖”,获奖的原因是“唤起现代台湾民众对古代佛教慈悲为怀教义的重视”。
证严法师向麦格塞塞基金会致谢的信函中仍谦和地表示: “天下事不是一人做的,而是大家一起共同成就的;天下事不是一时做的,而是一个人接一人,一代接一代,相继完成的。如果说佛教慈济功德会27年有成,那是所有佛教徒、慈济委员、会员与社会爱心人士胼手胝足,共同创造出来的……”
责任编辑:本站综合
1.凡未标注为本站原创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若您发现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
2.若您发现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

相关阅读:
- 竹筒歲月?募心募愛2011-04-16
- 从竹筒岁月到环保志工 ─ 慈济不变的精神2012-08-29
- 《慈济月刊》文摘:竹筒岁月2009-11-21
- 千里之路,始于5毛钱2009-03-25
- 开始了“竹筒岁月”2009-03-08
- 竹筒岁月2012-08-25